- 孙梦悦;朱琳;姚圣;刘蓁;米热古丽·伊马木;刘建成;李凤鸣;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水平饲粮对“2+2”生产模式(1对种鸽1个繁殖周期哺育2只乳鸽)塔里木鸽种鸽繁殖期不同阶段表观利用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探究塔里木鸽适宜的代谢能和粗蛋白水平。采用2×3双因子设计,将54对健康、体重和繁殖期相近的塔里木鸽种鸽,随机分为6组,分别饲喂11.63 MJ/kg代谢能+14%粗蛋白组、11.63 MJ/kg代谢能+15%粗蛋白组、11.63 MJ/kg代谢能+16%粗蛋白组、12.13 MJ/kg代谢能+14%粗蛋白组、12.13 MJ/kg代谢能+15%粗蛋白组、12.13 MJ/kg代谢能+16%粗蛋白组的饲粮。试验期52 d,其中预饲期4 d、产蛋期2 d、孵化期18 d、哺乳期28 d。分别在孵化期和哺育期进行消化代谢试验,在哺育期第21天和休产期期间,每组分别选择6对种鸽进行血样采集,用于测定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种鸽孵化期、哺育期平均日采食量分别为26.00~27.53 g/d和47.12~52.16 g/d,哺育期采食量基本为孵化期的2倍;种鸽孵化期体增重有所增加,哺育期体增重呈负增长。代谢能水平与粗蛋白水平对孵化期、哺育期种鸽干物质、有机物、总能和粗蛋白表观利用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孵化期种鸽在11.63 MJ/kg代谢能+14%粗蛋白组养分表观利用率达到最高,且体增重最大;哺育期种鸽在11.63 MJ/kg代谢能+15%粗蛋白组养分表观利用率最高,且体重损失最小,表明以上条件有利于种鸽的养分沉积;在11.63 MJ/kg代谢能+14%粗蛋白组的葡萄糖和谷草转氨酶在6组中达到最高。哺育期种鸽采食量几乎比孵化期高出2倍,而表观利用率基本不变,揭示哺育期种鸽存在与哺乳动物孕期合成代谢类似的特点,具有较强的沉积养分的能力。孵化期种鸽适宜的饲粮水平为11.63 MJ/kg代谢能+14%粗蛋白组;哺育期种鸽适宜的饲粮水平为11.63 MJ/kg代谢能+15%粗蛋白组。
2024年03期 v.47;No.213 16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8K] - 刘嫒;英洁;李安华;秦伟;
为探究配方施肥对苹果生长、产量及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配方施肥方案,以4年生秦脆苹果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试验结合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配比不同氮、磷、钾、钙和镁肥,每种肥料设置4个不同施用水平,分别为N 240.0 kg、P_2O_5 195.0 kg、K_2O 240.0 kg、CaO 98.0 kg、MgO 15.0 kg肥料用量的0倍、0.5倍、1.0倍和1.5倍,分别进行组合,以农户常规施肥处理(N 166.0 kg、P_2O_5 210.0 kg、K_2O 184.0 kg、CaO 90.0 kg、MgO 36.0 kg)为对照,共17个处理。对苹果的生长生理、叶片和果实中营养元素(N、P、K、Ca、Mg)含量以及果实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入N 240.0 kg/hm~2、P_2O_5 97.5 kg/hm~2、K_2O 360.0 kg/hm~2、CaO 98.0 kg/hm~2时,主干粗增长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施入N 120.0 kg/hm~2、K_2O 120.0 kg/hm~2、CaO 98.0 kg/hm~2、MgO 22.5 kg/hm~2时,冠幅差为85.83 cm,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分别为9.91μmol/(m~2·s)、2.42 mmol/(m~2·s),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施入N 240.0 kg/hm~2、P_2O_5 195.0 kg/hm~2、CaO 49.0 kg/hm~2、MgO 22.5 kg/hm~2时,显著促进了叶片N含量、果实Ca含量和果实Mg含量的累积(P<0.05)。各施肥处理单株产量在12.70~27.11 kg,较农户常规施肥处理增产4.59%~69.35%,其中,施入N 360.0 kg/hm~2、K_2O 360.0 kg/hm~2、CaO 49.0 kg/hm~2、MgO 15.0 kg/hm~2时增产效果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将主成分分析与隶属函数法相结合,筛选出苹果园滴灌条件下配方施肥的最优组合为N 240.0 kg/hm~2、P_2O_5 97.5 kg/hm~2、K_2O 360.0 kg/hm~2、CaO 98.0 kg/hm~2,其在促进植株生长、提升叶片光合能力以及增加叶片和果实营养元素积累和产量方面均表现出明显优势。
2024年03期 v.47;No.213 175-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4K] - 罗长莲;郑津津;冯雷;李云;徐万里;刘妍;
为探究不同干旱程度对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于2023年4月到10月在新疆尉犁县卫东农场开展大田试验,以黑果枸杞为材料,设置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80%(对照)、田间持水量的60%(轻度胁迫)、田间持水量的45%(中度胁迫)、田间持水量的30%(重度胁迫)4个梯度处理。研究干旱程度对黑果枸杞生物量、株高、茎粗、冠幅、侧枝数量、果实横径、纵径、单株果实数量、产量及果实还原糖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轻度胁迫黑果枸杞的生物量、株高、茎粗、冠幅及侧枝数量增加不明显(P>0.05),中度胁迫处理、重度胁迫处理显著抑制了植物生长,降低了生物量(P<0.05);果实横径和纵径随干旱程度的增加而减小,单株果实数量和生物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果实还原糖含量随干旱程度的加重而增加,且重度胁迫的还原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茎粗、冠幅和侧枝数量均与田间持水量呈负相关,而果实还原糖含量与田间持水量呈显著负相关。中度水分胁迫和重度水分胁迫显著抑制了黑果枸杞的生长发育,而轻度水分胁迫仍为其适宜生长的条件。
2024年03期 v.47;No.213 186-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3K] - 张佑银;玉素甫江·玉素音;史转辉;徐翠;宋扬;
为探究果园生草对新梅园土壤理化性质、果实产量品质及糖酸组分的影响,挑选出适合伽师县新梅园内生草品种。以6年生法兰西品种新梅树为试验对象,以清耕为对照,除新梅园内自然生草苏藜(Chenopodium album)外,分别种植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油菜(Brassica napus),测定新梅园土壤理化性质及成熟期果实产量和品质相关指标。较清耕相比,种植苏丹草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提升效果好,单果质量和产量提高了5.69%、12.50%(P<0.05),苹果酸和柠檬酸含量提高了32.57%、14.39%(P<0.05),还原糖与蔗糖含量提高了11.47%(P<0.05)。对新梅果实可溶性糖组分和有机酸组分相关性分析表明,果糖含量与蔗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葡萄糖含量与草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葡萄糖含量与总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总糖含量与草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新梅园生草可以提高土壤质量、果实产量和品质,其中种植苏丹草效果最好。
2024年03期 v.47;No.213 192-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4K] - 张幸新;黄祥;王梅;雒存凯;江萍;杨雪;楚光明;郑伟;
为明确盐胁迫对不同采集地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种子萌发期的影响,以不同地区采集的35份苦豆子材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200 mmol/L 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纯水作为对照,测定7项苦豆子的萌发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对35份苦豆子种质资源进行耐盐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盐胁迫极显著影响苦豆子的各项萌发指标(P<0.01),不同品种间单项耐盐系数的变异系数0.095~0.228。发芽势、活力指数以及干重可作为苦豆子萌发期耐盐性筛选的主要评价指标。主成分分析将7个指标转化为3个独立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为87.793%。根据耐盐性综合评价值(D值)结果,对35个种质资源的耐盐性进行排序,再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筛选出3个类群,综合筛选出萌发期耐盐性最好的3个苦豆子种质资源为:新疆于田县、新疆且末县、新疆伊宁市。
2024年03期 v.47;No.213 199-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7K] - 李颜博;赵宇;李玮;张梦莹;艾力亚努尔·叶斯达吾列提;王伟;
为了探寻沙棘原浆更优的贮藏条件,分析玻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两种包装材质的沙棘原浆在4、26、36℃贮藏的品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沙棘原浆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在贮藏期间没有明显变化,而色泽稳定性欠佳,玻璃和PET包装在36℃贮藏第60天时,总色差值上升至9.61、12.40。36℃贮藏相较于4℃贮藏,其L~*值、维生素C、总酚、总黄酮、抗氧化能力、感官评分等关键品质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玻璃包装相较于PET包装可明显延缓沙棘原浆品质劣变。
2024年03期 v.47;No.213 207-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3K] - 黄青青;买迪努尔·阿不来孜;胡云鹏;何兴林;贾宏涛;
生物炭和氮能改善沙化高寒草地土壤并促进植物生长。在本研究中,以巴音布鲁克沙化高寒草地土壤和优势物种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ehreb)为研究对象,设置盆栽试验,种植高羊茅。试验共设10处理,分别为1%生物炭配施8 kg/hm~2氮肥、1%生物炭配施16 kg/hm~2氮肥、1%生物炭配施32 kg/hm~2氮肥、2%生物炭配施8 kg/hm~2氮肥、2%生物炭配施16 kg/hm~2氮肥、2%生物炭配施32 kg/hm~2氮肥、4%生物炭配施8 kg/hm~2氮肥、4%生物炭配施16 kg/hm~2氮肥、4%生物炭配施32 kg/hm~2氮肥和空白处理。研究发现,添加棉花秸秆炭和氮肥改善了土壤特性并促进了高羊茅的生长。在土壤物理特性方面,4%生物炭配施32 kg/hm~2氮肥处理相比于空白处理,土壤孔隙度显著提高了27.80%(P<0.05),饱和含水量提高了62.02%(P<0.05),容重降低了23.38%(P<0.05),表明生物炭施用形成了良好的土壤结构。此外,4%生物炭配施32 kg/hm~2氮肥处理还极大提升了土壤有机质、速效磷、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较与空白处理提高了168.26%、166.50%和753.90%(P<0.05)。对于高羊茅生长,4%生物炭结合中高量氮肥处理显著促进了株高和地上、地下生物量的积累。生物炭和氮肥共同作用,还增强了植物对氮、磷、钾的吸收,4%生物炭配施32 kg/hm~2氮肥处理与空白处理相比,植物氮、磷、钾含量分别提高了2.54%、25.00%和95.71%(P<0.05)。4%生物炭并配施32 kg/hm~2氮肥处理也显著提高了高羊茅叶绿素的积累(P<0.05)。生物炭与氮肥配施能提升土壤肥力,并显著增加高羊茅的生长和土壤养分含量。施入4%生物炭配施氮肥32 kg/hm~2是沙化高寒草地土壤短期恢复及高羊茅生长的最优方案。
2024年03期 v.47;No.213 216-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4K] - 何春伟;张顺财;鲁平;李宁;
为探寻提高巴楚县盐碱地棉花产量的外源褪黑素与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最优配施方案,以在盐碱地种植的中棉96B为研究材料,设置4个褪黑素溶液浸种水平(0、10、20、30μmol/L)和3个哈茨木霉菌干孢子粉剂施用量(0、150、300 kg/hm~2)组合为12个不同处理进行大田试验。通过统计棉花出苗率、株高、茎粗、相对根系伸长率和干重及鲜重,并测定产量来分析各处理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μmol/L褪黑素浸种配施300 kg/hm~2木霉菌干孢子粉剂处理的棉花出苗率、株高、茎粗、相对根系伸长率、单株鲜重、干重和籽棉产量均达最高,分别为30.29%、81.00 cm、16.59 cm、262.07%、282.27 g/株、113.96 g/株和4 338.36 kg/hm~2,显著高于无褪黑素浸种和不施用哈茨木霉菌干孢子粉剂处理组(P<0.05)。20μmol/L褪黑素浸种配施300 kg/hm~2哈茨木霉菌干孢子粉剂对棉花各生长性状和产量的提升效果最优。
2024年03期 v.47;No.213 224-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8K] - 辛阔;寇天乐;段续;贾宏涛;杨再磊;
为阐明冻融丘对高寒湿地土壤有机碳及各组分的影响,本研究于新疆巴音布鲁克高寒湿地内选择冻融丘区和对照区作为研究对象;分层采集0~30 cm土壤样品(0~10 cm、10~20 cm、20~30 cm),测定其有机碳含量、碳组分及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与对照区比,冻融丘区0~3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12.87%~16.85%(P<0.05);与对照区相比,冻融丘区10~30 cm土层极不稳定有机碳、0~20 cm土层惰性有机碳、各层不稳定有机碳及稳定有机碳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区相比,冻融丘区0~30 cm土层内碳库活度从30.72%~33.81%升高到30.98%~36.94%。与对照区相比,冻融丘区0~30 cm土层有机碳密度显著增加11.01%~26.98%(P<0.05)。冻融丘现象的形成有助于土壤有机碳的固持;土壤碳库活度呈现增高的趋势,未来需注意其对湿地碳释放的影响。
2024年03期 v.47;No.213 231-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2K] - 王建华;范丽;王建军;杜光明;景欢旺;
为了研究TiO_2基共价有机框架(COF)电极材料对光电催化CO_2还原性能的影响,制备了TiO_2、TiO_2@COF和Cu-TiO_2@COF 3种电极材料,其中,TiO_2@COF和Cu-TiO_2@COF为新异质结材料。以CO_2还原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变量法分析了反应温度(20、25、30℃)和外加偏压(-0.7、-0.8、-0.9、-1.0、-1.1 V)对CO_2还原性能的影响,测定了产物生成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TiO_2、TiO_2@COF和Cu-TiO_2@COF电极在光电催化CO_2还原过程中,碳基产物生成速率和总电子转移速率均随反应温度升高而降低,而随外加偏压的升高则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25℃、-0.9 V外加偏压下,Cu-TiO_2@COF电极的碳基产物生成速率达到50μmol/(L·cm~2·h),是TiO_2和TiO_2@COF电极的5.0倍和2.8倍,其总电子转移速率和C_2产物(乙醇、乙酸和羟基乙醛)选择性分别为425μmol/(L·cm~2·h)和91.2%。本试验中Cu-TiO_2@COF电极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最佳反应条件:温度为25℃、外加偏压为-0.9 V。
2024年03期 v.47;No.213 237-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2K] 下载本期数据